據《中山日報》報道記者從7月15日召開的中山海關 “促進轉型升級,深化關企合作”專題政策宣講會上獲悉,今年拱北海關及隸屬中山海關將采取九項措施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據了解,今年上半年,我市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新注冊備案企業共19家,其中15家企業由原來的加工工廠成功轉型為具有獨立外貿經營權的加工貿易企業,占轉型企業總數的80%。
中山海關推出措施主要包括:創新加工貿易管理模式,支持關區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對船舶制造行業中資信良好、管理規范企業開展的保稅加工業務實施“電子底賬+企業自核”的風險式監管模式;推進加工貿易就地轉型和梯度轉移,對轉型企業的設備免稅結轉、剩余料件直接結轉,企業舊編碼可在一定期限內保留,保留企業原有管理類別;鼓勵加工貿易企業擴大內銷,設立內銷業務專窗,完善內銷征稅“快速通道”,對聯網監管企業實施“先行內銷、后集中申報”的集中內銷征稅模式,逐步擴大集中辦理內銷征稅手續模式的使用范圍;對市政府重點扶持的新能源、生物醫藥、半導體照明、高端新型電子信息、機械制造、海上風電、電動汽車等產業項目積極跟蹤調研并提供政策支持;在確保海關有效監管的前提下,探索放寬允許類外商投資企業產品100%出口的限制,對既有產品出口又從事內銷的加工貿易企業,放寬產品必須70%出口的限制,重點選擇一批在中山經營時間長、投資規模大、守法經營良好的b 類企業,聯合對企業進行輔導,引導企業進一步完善管理上升為a類企業,適應更加便捷的監管措施等。
據統計,2011年上半年,中山關區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新注冊備案企業共19家,與2010年同期相比,轉型升級企業數大幅增長了73%,其中15家企業由原來的加工工廠成功轉型為具有獨立外貿經營權的加工貿易企業,占轉型企業總數80%;非法人性質企業辦理不作價設備結轉手續的企業共12家,目前已辦結8家。
中山海關關長許可在會上介紹,今年上半年,中山市外貿保持平穩發展態勢,實現進出口總值166.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4.2%。但當前進出口企業外貿被動的局面仍沒有根本扭轉,加工貿易企業轉型緩慢、用地指標緊缺、電力供應緊張、結構性用工不足、財政支出壓力增大等突出問題已經成為阻礙加快發展的瓶頸因素,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海關“預裁定”支持“珠海造”大膽走出去監督員零距離接觸海關工作福建閩臺農產品市場成臺灣農產品主要集散地緬甸客戶有進出口權情況下普通貨物的出口報關流程航空運輸進出口手續辦理(二)廈門海關:“前店后倉”首票貨物順利出倉淮安海關全力支持企業出海拓市場穩外貿深圳海關隸屬大鵬海關查獲一宗偽報出口仿真槍6400支案件